3月初印發的安徽省“十三五”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確保20萬輛,實現規模化出口。產銷占全國新能源汽車總產銷量比重達10%以上,占全國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總產銷量的比重突破20%。據中國汽車行業協會預測:到2020年,全國新能源汽車生產能力將達到200萬輛、累計產銷規模將超過500萬輛,中國品牌銷量可達100萬輛。
據悉,早在 “十五”初期,江淮、奇瑞就開始著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技術路徑探索,是國內最早開發新能源汽車的公司。在新能源汽車技術與產業化發展及試點示范運營方面,安徽省一直走在全國前列。
目前,安徽省明確,將堅持新能源汽車產業先導地位,堅持純電驅動戰略取向,重點發展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整合資源適時發展燃料電池汽車;以合肥、蕪湖為中心,著力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集聚生產基地,產銷位列全國第一陣營。近日印發的安徽省“十三五”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確保20萬輛,實現規模化出口。產銷占全國新能源汽車總產銷量比重達10%以上,占全國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總產銷量的比重突破20%。據中國汽車行業協會預測:到2020年,全國新能源汽車生產能力將達到200萬輛、累計產銷規模將超過500萬輛,中國品牌銷量可達100萬輛。
同時,“十三五”期間,新能源乘用車重點發展小型純電驅動和中大型插電式混合動力產品;新能源商用車重點發展總質量3.5T以下純電動輕微型載貨車與專用車、大中型公交客車、中輕型團體客車等產品。在技術發展目標上,實現純電驅動技術世界先進水平,力爭插電式混合動力國內領先,燃料電池汽車技術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協同開發單體比、系統比能量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的新體系動力電池;持續提升車輛管理系統、發動機控制系統、動力電池管理系統電控技術,形成專有、獨特的競爭優勢。
積極開展新體系動力電池、燃料電池等新技術的開發,重點發展高度集成電池系統、高效機電耦合技術、高功率密度電驅動系統;以輕質合金車身底盤技術、碳纖維材料輕量化技術和防抱死制動系統、電子制動分配系統、電子穩定控制系統等技術,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車整車安全性、可靠性、動力性與經濟性。
據了解,安徽省將重點建設新能源汽車研發與檢驗檢測平臺。依托合肥工業大學、安徽省質監局、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吸納國內外優勢資源,按市場化模式運作,建設“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新能源汽車研發與檢驗檢測平臺;對新能源汽車整車和電池、電機等關鍵零部件進行專項試驗、開發性試驗及產品檢測驗證,為打造更好新能源汽車提供更多技術保障。
江淮汽車高端及電動輕卡建設項目,總投資23億元;合肥國軒年產5萬噸鋰電池正極材料項目,總投資50億元;奇瑞新建2條新能源整車生產線,總投資80億元。“十三五”期間,新能源汽車重點項目的順利推進,將為安徽省構建具有世界一流技術水準的、成本具有競爭優勢的新一代新能源汽車產品體系奠定堅實基礎。
據介紹,安徽省將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力度,不僅體現在生產研發端,也體現在市場應用端。據了解,省經信委將聯合有關市加快和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逐步形成產業集聚區,鞏固省內新能源汽車的先發優勢。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政策。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研發、項目建設的支持力度;發揮政府采購的導向作用,重點在各地市公交系統、出租車公司及政府企事業單位加大推廣應用,逐步增大公共機構使用新能源汽車的規模。
規劃提出,以公交、市政、出租、物流、公務、商用、單位通勤等領域為突破口,推動新能源客車、新能源物流專用車、新能源環衛專用車輛的全面發展;以限行限購城市、省會城市等一二線城市為重點,加快新能源乘用車私人消費發展;以合肥、蕪湖為中心,在全省有效復制、創新發展合肥市場開發的模式。扶持其他有條件的企業開發或投資新能源專用車和充電設施建設。規劃提出,將充電設施納入城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科學確定建設規模和選址分布;支持和引導項目單位通過自建或引進其他投資主體建設充電設施;鼓勵具備條件的政府機關、公共機構及企事業單位在單位內部停車場設置一定數量的新能源汽車專用停車位并配建充電樁;完善新能源汽車維修服務體系。
入庫時間:2017/3/22